2024年4月4日,那是一个阳光明媚却令人心情沉重的日子。我随曹耘山、唐双和夫妇等一行人,踏上了前往云南开远市的旅程,带着满心的崇敬与缅怀,去追寻那位英勇无畏的烈士——唐双津的足迹。
唐双津,男,汉族,祖籍湖南省安仁县,1949年2月出生于天津。1956年9月至1965年7月在北京十一学校小学、初中学习。在校期间是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,任班主席。1958年4月在十一学校二年级一班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,1964年6月27日在十一学校初二一班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,1965年5月4日作为青年代表出席海淀区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。1965年8月考入北京四中高中,任班主席。1968年10月参军至云南。1968年10月至1970年2月在陆军第十四军四十二师一二六团三营八连任战士、班长。1969年2月在八连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70年2月调至十四军司令部军务处任参谋。在部队期间多次被评为五好战士、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,连续五年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。1975年8月主动请缨参战,先后两次参加了战斗。8月12日在云南开远执行战斗任务中壮烈牺牲,年仅二十六岁。追记三等功,授予革命烈士光荣称号。
唐双津烈士的安息之地,坐落于一片静谧而庄重的烈士陵园之中。在他的墓前,一束束鲜花井然有序地摆放着,宛如一列列忠诚的卫兵,默默地守护着这位英勇无畏的英灵。花香与泥土的芬芳交织在一起,营造出一种凝重而神圣的氛围,让人肃然起敬。
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,缓缓走向烈士的墓碑。每一步都如同背负着千斤重担,沉重而庄严。曹伯伯和唐阿姨,作为烈士的至亲,他们的心情更是难以言表。曹伯伯手捧着鲜花,他的脸上镌刻着对烈士的深深敬仰与无尽思念。而唐阿姨的双眼则始终凝视着她哥哥的墓碑,她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,仿佛在向世人宣告,她的哥哥是一位永垂不朽的英雄,值得所有人永远铭记。
当曹伯伯将鲜花轻放于墓碑之侧时,他的声音略带颤抖:“双津,我们来看你了。”这简短而深情的话语,却饱含着无尽的哀思与感慨。它如同一把钥匙,打开了在场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闸门。我们的眼眶都不由自主地湿润了,被这份深情所打动。
唐阿姨则仿佛在与她亲爱的哥哥进行着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。她深情地回忆着与哥哥的点滴往事,诉说着他对自己的引领与影响。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哥哥的敬仰与感激之情,也透露出她对哥哥精神的传承与发扬的决心。她坚定地表示,唐双津不仅是她的亲人,更是她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。他的英勇事迹与无私奉献的精神,将永远照耀着她前行的道路。
伫立在烈士的墓前,我们心中的感慨如波涛汹涌。这些英勇的烈士们,为了国家的独立与人民的福祉,毅然决然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。正是他们那无私的奉献与英勇的牺牲精神,铸就了我们今日的幸福与安宁。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将他们的英勇事迹铭记于心,将他们的崇高精神传承下去。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,为国家的昌盛与繁荣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。